母亲要给她的孙子做小棉裤,花布、棉花、针线、剪刀、顶针一应俱全,热热闹闹摆开了阵势。我对母亲说:“何必这么麻烦呢?童装店里有的是卖的,立马就能拿回来!”母亲说:“童装店里卖的衣服再好,能比得上亲手做的暖和吗?你瞧,这棉花是自家种的,留最好的做棉衣呢!一针一线做出来的东西,穿着舒坦。”
是啊,一针一线慢慢缝,母亲把千丝万缕的温情和暖意缝到小棉衣里,上面一定有手的温度和心的温度。小棉衣上爱意流淌,穿着怎么能不舒服?
记得《从前慢》里有这样的句子:“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从前的一切都那么慢,车、马、邮件,还有那些穿针引线的慢时光。千针万线都是亲手缝制出来的,缕缕深情尽在其中。
可如今的生活被一个“快”字捆绑了,我们总觉得快就意味着高效,所以尽管机器制造的东西千人一面,人们还是会选择。但是,无论生活的脚步如何迅捷,曾经的慢时光都是最值得回味的。
针线缝制的慢时光,仿佛是时光老人珍藏的一匹质地精良的锦缎,何时抖出来都那么柔软光鲜。我想起小时候,陪伴母亲度过的那些针线缝制的美好时光……
风一凉,母亲就开始准备了。一家老小的棉衣、被褥,统统都需要母亲一针一线缝制出来。那时候母亲的眼睛还很好,做起活儿来利索,但母亲一点都不着急,她很清楚,寒冷到来之前,手头的活儿都能做完。母亲会选个晴好的天气,慢条斯理地做棉活儿。炕上翻滚着大红大绿的被面,被面上大朵的牡丹或荷花浮在青葱葱的绿叶上,分外喜庆。我们姐妹的棉衣都是小碎花的,母亲舍得花钱买新面料,她大概觉得只有崭新的面料才配得上她的手艺。
针线缝制的慢时光,那么妥帖温暖。母亲做活儿的时候,是安静和安详的。她手中的针线轻轻巧巧移动着,不慌张,不急促,就那么有韵律地穿拉着,慢悠悠的。母亲盘腿坐在炕上,裁剪,纫针,缝制,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她的动作一气呵成,显得那么游刃有余。我总是坐在一旁,呆呆地看着母亲,她专注的样子那么美,低眉垂睫,温柔沉静,心中的爱意好像涌到了眉头,又落到了指尖,她自己好像也非常享受这个过程。母亲手中的针线上上下下,翻飞自如,她的动作那么优美!母亲的嘴角有时微微上翘,露出喜悦的神色,那是她做好了一件棉衣,在独自欣赏。阳光暖暖的照进屋子,母亲沉浸在手中的针线活中,我也静静地看着她。安静的氛围,似乎能够让时光静止。
母亲总说,慢工出细活。的确是,慢下来,沉住气,心才能静下来。心静下来,才能出好“作品”。我认为,手工做出的东西,应该称为作品。即使是简单的缝制,谁做出的东西都是有自己特色的。母亲的针线活儿非常精细,裁剪得当,针脚匀称。记得祖母说过,母亲和四婶做的针线活儿一眼就能分辨出来。这应该就是所谓的“风格”吧,就像我们写文章一样,读几句就能读出某个人的味道来。手工的作品,是指尖上的艺术,而工厂里出来的东西是不带丝毫感情的,千篇一律的冷漠。
针线缝制的慢时光里,藏着深深的爱和浓浓的情。如今,母亲又要穿针引线,为我的儿子做棉衣。我想,母亲一定怀恋曾经那些慢时光吧。我也一样,很想回到昔日的温情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