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毕节故事
     
本版列表新闻
     
2021年11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常近时教授与毕节试验区
□ 焦裕媚

  谈到毕节试验区的发展历程,就会谈到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而提到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就少不了一位“元老”,他就是已服务毕节试验区整整30年、80岁高龄仍然坚守在服务毕节试验区岗位上的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第一至第四届副组长、第五届总顾问常近时教授。

  1988年4月中旬,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邀请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对拟申报的毕节试验区开展智力支边工作。农工民主党中央接受邀请,并派常近时参与由各民主党派中央成员组成的“赴黔工作组”。该工作组于1988年5月20日至6月1日到毕节进行十余天的工作考察,此次行程超过千余公里,走遍了毕节的8个县。这次考察,让常近时对毕节农村广泛、深度的贫困状况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可以说他是饱含热泪完成了整个行程,也更加坚定了开展智力支边工作的决心。

  1988年6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成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12月7日,由常近时带领的专家工作组赴毕帮助制定试验区规划。专家们对规划的定位持有不同意见,最终由常近时主张的制定“试验区发展规划”得到了大家的赞同。经过四易其稿,1989年4月,《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发展规划》初步成形,4月28日至30日,《规划》论证会在北京召开,常近时作为主评议人对《规划》的制定过程、基本结构、指导思想、措施和启动项目等做了介绍。该规划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赞同,并顺利通过了论证。

  会后,为保证《规划》的实施,常近时以个人名义起草了一封正式信件给毕节试验区相关同志,建议成立一个长期关注毕节试验区、帮助实施规划的顾问组。9月,毕节试验区相关同志向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提出组建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得到了协调小组的大力支持,常近时授命负责第一届专家顾问组的筹建工作。经过几番周折、多次召开协调会,1989年9月20日,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在京召开“支援贵州毕节试验区发展规划实施顾问组”成立大会,毕节试验区第一届专家顾问组正式成立。从此,这个在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领导下,受聘于毕节试验区,由各民主党派成员组成的高水平专家顾问组,开始了长达30余年持续不断地对毕节试验区的智力支边工作,成为助推毕节试验区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畜牧业发展

  1996年,为破解毕节支柱产业(两烟)单一的局面,常近时提出了要制定一个毕节地区畜牧产业发展规划的建议,得到了顾问组组长钱伟长教授和毕节地区领导的赞同。为拟写好规划,常近时与顾问组的同志分别于1996年9月和12月赴毕考察。1997年9月30日,常近时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毕节地区畜牧产业发展战略暨规划》初稿评审会。10月31日,《毕节地区畜牧产业发展战略暨规划》论证会在中央统战部会议室召开,由常近时主持评议,会议邀请了9位国内著名的畜牧专家组成评议小组,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及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领导和同志出席了此次会议。《规划》顺利通过论证并得以实施。在《规划》实施的十年中,常近时及顾问组的专家们不间断地对毕节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并进行督促。

  2006年,常近时意识到虽然《规划》得到了很好的执行,但毕节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还很滞后,于是提出了在2007年毕节试验区成立20周年之际召开毕节试验区畜牧产业化研讨会,着重研究确定产业化实施的具体途径。为开好研讨会,常近时两次赴黑龙江考察农垦局系统大型的畜牧龙头企业,了解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条件和龙头企业建立的机制。2007年11月27日,会议如期在北京召开,中央统战部、农业部等部门领导同志及多位国内著名畜牧业专家出席了会议,会上领导和专家们提出了很多可行的意见和建议,直接推动了2008年至2020年毕节草食畜牧业与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制定。

  二、教育事业的发展

  顾问组自成立以来,十分关心毕节试验区的教育事业,常近时认为,要最终改变一个地区的落后面貌,走上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没有相应的教育做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

  2004年,时任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视察毕节试验区,对于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和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在毕节试验区发展所做的贡献,给予很高的评价。为此,常近时专门代表顾问组写了一封感谢信,并恳请贾庆林关注毕节教育事业的发展,敦促教育部尽早批建毕节学院(现已更名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贾庆林对这封信做了重要批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黄菊转批至国办,于是毕节学院得以正式批准建设。毕节学院成立后,常近时婉拒了出任名誉院长的邀请,他表示,专家顾问组和他自己将大力支持毕节学院的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常近时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如向科技部申报的科学研究项目就尽可能向毕节学院倾斜,赴毕例行工作考察的行程之一就有毕节学院。2006年4月,顾问组到毕节做年度工作考察,毕节学院借机举行了隆重的挂牌仪式,常近时代表顾问组在会上表达了发自内心的期望:作为毕节地区的最高学府,要为毕节试验区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三、电源开发与污染防治

  毕节试验区成立时,毕节的电源装机总量仅有7.4万千瓦,人均用电极低。当时,毕节的电力发展重点是小水电和小火电开发。最先要做好的,就是头步桥2*1.2万千瓦电源点的开发。为了给头步桥电厂上马争取建设资金,常近时曾数次奔走在水电部与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水利水电专家钱正英同志家。为见钱正英同志一面,常近时与相关同志还在钱正英同志家门前进行“蹲守”。

  常近时和各位专家不懈的努力,促成了毕节建成黔北火电厂,纳雍一、二期火电厂,大方火电厂,黔西火电厂等,洪家渡、索风营等水电站也相继建成发电。在洪家渡电站动工建设之前,常近时多次与乌江水电开发公司面谈,提出两点建议:减少淹没损失,因为毕节耕地资源缺少;增加投资,提高标准,修建永久性公路和桥涵,供施工和以后居民长期使用。这些建议得到采纳。

  火电厂的建成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隐患。1997年至2005年间,常近时多次到金沙、纳雍等火电厂进行实地考察,发现火电厂均没有装设脱硫设备,给周边居民带来了严重的噪声、粉尘和二氧化硫等污染。2006年8月2日,常近时向贵州省委提出了尽快采取有力措施敦促毕节所有火电厂上脱硫设备的建议,引起了省委的高度重视。2009年4月,常近时和胡敏同志专门对黔西和大方两个火电厂进行了调研,大方火电厂建厂时就安装了静电除尘设备和脱硫设备,厂区清洁、环境舒适,常近时对此感到无比欣慰。在常近时的督促和支持下,黔西、纳雍等火电厂陆续装上了脱硫设备,近地大气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四、煤化工和磷化工

  煤炭属不可再生资源,火电厂发电的综合效率一般在30%左右。常近时认为,煤炭转化电能的做法很不经济,发展煤液化为油品的化工业,不管从近期还是长远看都是很适宜的。2003年“两会”期间,常近时专门为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尽快开展煤液化示范项目提出提案,希望国家发改委给予支持。常近时认为,我国煤液化形成规模的时间会大大缩短,因此建议毕节及早争取煤液化的立项并提早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2007年初,常近时收到了贵州科学院写给专家顾问组的一封长信,希望对“高炉磷酸”中试项目给予支持。“高炉磷酸”是贵州省科学院专家经多年研究发明的,能实现煤、电、磷一体化,具有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投资少、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等优点,于2002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但由于中试费用太高,无法获得政府部门支持,所以一直未能实施。针对这一情况,2007年“两会”期间,常近时提出“尽快启动毕节地区煤电化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和“联合创建贵州毕节试验区煤、磷资源循环经济新模式开发示范工程中心”两个提案。国家发改委明确答复“积极支持!”然而,5立方米“高炉磷酸”中试项目所需的1700万元经费还是无从解决。

  2007年4月,常近时带领顾问组到毕节例行工作考察,期间会见了江西省众一集团邱文奎一行,众一集团希望常近时能帮助他们进入毕节采煤业投资办矿。经常近时的多方协调与联系,2007年9月10日,毕节地区行署、贵州科学院、江西众一集团三方“高炉磷酸”项目中试合作的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至此,三方合作开始。江西众一集团出资1700万元,支持“高炉磷酸”项目的中试;毕节地区行署对江西众一集团在毕节地区投资开发具有年产60万吨以上生产规模的煤炭资源给予大力支持;“高炉磷酸”项目成功后,将首先用于毕节试验区织金磷矿开发,为煤电磷一体化项目提供循环经济模式的科技支撑。

  五、隆黄铁路的立项与建设

  1988年试验区成立之际,顾问组组长钱伟长提出了修一条至四川长江岸边的铁路,使煤炭顺流而下由“黄金水道”长江运至武汉、南京、上海。1993年11月,涉及川黔桂三省的修建隆八铁路(后为隆黄铁路)前期工作联系会议在毕节召开。为争取将隆黄铁路列入国家铁路建设项目,常近时前前后后进行了为期10年不懈的工作。

  1994年2月,常近时与毕节驻京联络处主任聂宗筠到钱伟长家拜访时谈到修建隆黄铁路,钱伟长表示支持。1994年8月,常近时向时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郑万通同志汇报了隆黄铁路修建事宜。1995年政协八届三次会议期间,由常近时作为第一提案人,多位委员联名,提出了修建隆黄铁路的建议。此项提案被铁道部采纳,隆黄全线列入“九五”规划,按地方投入、中央补助方式修建。由于贵州、四川无钱修建,铁路未能正常开工。为推进毕节试验区工作和隆黄铁路建设,1995年1月,常近时专门到国务院找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时任常务副组长、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杨雍哲作了汇报。此时,隆黄铁路仍未被列入国家铁路立项。1997年5月,常近时到钱伟长家谈工作时再次谈及隆黄铁路,钱老提出要争取在“十五”立项。1999年1月,经多次考证,专家顾问组特聘专家陈航教授提出将隆黄铁路从黄桶向南延伸至广西百色形成隆百铁路,按国家铁路修建。此后,常近时多次同四川、贵州、广西三方计委召开协调会,研究确定隆百铁路的预可研报告,经多方努力,隆百铁路正式列入“十五”国家交通综合发展规划,但尚未批准纳入国铁计划安排项目。2004年初,常近时写给贾庆林的信中提到希望关注隆百铁路的修建,贾庆林作了批示,铁道部答复将加快隆黄铁路的建设进程。最终,织金至黄桶68公里铁路于2005年5月开始施工。2006年4月,常近时在考察织金县时,专程到黄织铁路施工现场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十多年来为隆黄铁路上马费尽了心思,终于看到了希望。”常近时如是说。

  以上,只是常近时服务试验区的几个典型。以常近时为代表的顾问组专家,为毕节试验区做了大量具体而实际的工作,如帮助试验区制定规划实施方案等40余则,直接斥资或联系援建各类学校达10余所,促成了毕化有限公司“6改12”项目、毕节驰牌香烟保牌、原毕节市和大方县等被列为全国秸秆养畜示范县、以工代赈规模扩大,促成建立毕节岩溶山区生态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攻关课题专家委员会、建立毕节试验区高效生态工程示范基地,促成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将毕节作为支持重点、深圳市多层次多领域开展毕节试验区的帮扶,促成新澳、香江、江西众一集团等大型企业到毕投资开发等。

  到2018年,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已历经五届,常近时智力支持毕节试验区也有30余年。随着试验区的成长,常老也从知命之年到了耄耋之年,30年间,常老每年至少赴毕一次,足迹遍布毕节的山山水水。据不完全统计,常近时30年来撰写关于毕节试验区的文章共计百余篇,在“两会”期间为毕节提案30余个,内容涉及能源开发、科研、交通、水利、教育、畜牧业、生态保护、脱贫攻坚等方方面面,形成了公开出版的专著2本。

  2014年常近时赴毕考察时,谈到百里杜鹃花开,常老开玩笑说:“我年年来毕节,可却从来没有好好去百里杜鹃看过花呢!”因为工作原因,直到现在,常老还是没能到百里杜鹃看看杜鹃花开!常老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推动毕节试验区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作者系中共毕节市委政研室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研究科科长)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广告
   第04版:毕节故事
04
常近时教授与毕节试验区
故乡青龙山
我玩“刀刻纸质印版”的年代
“毕节故事”向您征稿
毕节日报毕节故事04常近时教授与毕节试验区 2021-11-25 2 2021年11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