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驶在织金县平坦、宽敞的乡村路上,放眼望去,漫山的皂角树迎风招展;遍地的大棚鳞次栉比,一朵朵雪白的竹荪在林下茁壮成长被绿色层层包裹着的远山近峰如诗如画,清澈的溪流在山间欢快地流淌……这一切,似乎和“贫困”这个词没有关系。
2014年以来,织金县根据实际情况,用清晰的思路指挥作战,深入推进产业革命,全面凝聚扶贫协作、定点帮扶、企业帮扶、社会帮扶“四类帮扶”合力,先后发起“春风行动”“夏秋攻势”“秋后喜算丰收账”“冬季充电”“百日攻坚大决战”等系列行动,攻克贫困堡垒。
聚焦总攻目标,
打好“3+1”保障歼灭战
全面夯实教育保障基础。严格落实教育、行政“双线”责任制和“七长”负责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采取“一保五包六到位”的工作措施,全力抓实控辍保学工作。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形成长效动态跟踪管理机制,切实做到应助尽助。
全面落实医疗保障政策。紧扣健康扶贫医疗卫生机构“三个三”建设、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病专项救治、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扶贫协作医疗卫生对口帮扶等重点内容,扎实开展健康扶贫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对于异地参保、新婚新生等重点人群按月核查比对基本信息后及时动态纳入参保。全县贫困人口做到应资尽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报销,涉及金额即时拨付到位,实现应报尽报。全县实现村村都有合格村医。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应签尽签、应管尽管。全县应救治30种大病患者,实现应治尽治,全县“先诊疗后付费”定点医疗机构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
全面推进住房安全保障。按照“全方位、全覆盖、户户见”常态化筛查整改原则,全面巩固农村危房改造、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人畜混居整治成果,建立因灾受损农户住房安全应急机制。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均全部落实保障。
全面抓好饮水安全保障。严格落实农村饮水安全“三个责任”和“三个制度”管理,按照农村饮水安全相关标准,加强动态管理和自查,持续开展补短强弱和工程建后管护。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小水窖工程,完成集中供水工程消毒设施配备、水源地保护、水费定价,全县饮水保障实现全覆盖。
群众增收,打好产业革命突破战
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推进农民增收、农业转型、农村发展的总抓手,紧扣“八要素”“六个转变”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为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围绕做强做大谋划产业布局。“织金竹荪”产区入选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皂角被列入全省12大特色产业予以支持发展,“织金皂角精”获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的机遇,制定种植业“5311”、养殖业“3311”发展规划,规划发展50万亩皂角、30万亩南瓜蔬菜、10万亩竹荪食用菌及菌材、10万亩药用银杏等产业,规划养殖肉牛30万头、羊30万只、猪100万头、家禽1000万羽。突出“主战场”抓坝区调整,紧盯“四项八类”创建指标,全面推动24个坝区的创建工作。落实坝长制,高标准推进24个坝区创建,大力发展蔬菜、“优质稻+”、食用菌、烤烟等,平均每亩产值达8000元以上。
围绕三产融合延长产业链条。用好“中国竹荪之乡”“全国最大皂角集散地”名片,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引进广州耀泓集团投资4800万元建设集烘干、加工、包装、冷链物流为一体的南瓜加工厂项目,每年可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可解决长期务工300人以上,务工人员每年可增收3万元以上。建成并投入使用皂角精加工厂一个,年生产加工皂角精1000余吨,产值3亿元以上,解决固定用工50余人,季节性用工5000余人。在板桥镇建辣椒加工厂一个,建有烘干线8条,年可加工辣椒17万吨,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
围绕利益保障优化组织方式。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引进广州耀泓、贵州中证、云南勐海豪扬、贵州爱闯等10余家大型龙头企业,采取订单生产、入股合作方式带动600余家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与全县贫困人口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由县级领导、县直部门、乡镇(街道)领衔创建样板社、精品社、示范社;加快推进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建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578个,实现所有行政村都有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所有贫困户都有合作社带动。
围绕市场拓展做好产销对接。加大品牌培育和宣传推广力度,不断扩大“织金竹荪”“织金皂角精”“织金南瓜”等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推进农产品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着力提高农产品在县内市场的占有份额。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用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优势,抢抓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在广州江南果蔬市场建立“织金优质农特产品销售中心”,设置销售档口,打造销售点100余个,在广州善待家生态农业公司设立织金县农特产品推广中心,确保农特产品种得出、卖得好。
内拓外输,打好劳务就业攻坚战
持续推进贫困劳动力就业精细化管理,强化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未脱贫劳动力、回流劳动力、边缘户劳动力、监测户劳动力动态排查管理工作,确保两类群众实现1户1人以上就业。全县建档立卡、有劳动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均已实现1户1人以上就业。
强化预案管理,抓好“回流”就业。结合国际疫情对国内就业形势的影响,制定《织金县稳就业工作预案》,建立并落实好稳就业应急处置预案,全面加强就业形势监测力度。同时,精准统计回流劳动力信息,对回流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科学研判,针对不同情况提出有效应对措施,确保全县就业形势稳定。
签订合作协议,稳定外出就业。制定《织金县稳就业工作专班工作方案》,成立由县级领导带队的工作专班,分赴广州市、浙江省等地,分别签订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促进稳岗就业协议,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实现稳岗就业。
建立信息台账,开展岗位推荐。充分发挥全县县直部门政策优势,进一步整合部门资源,多渠道收集(开发)岗位,全力做大就业增量。同时,大力开发护林、护路、护医、护寨、护河等“十大员”公益性岗位,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
发挥政策优势,助力复工复产。严格落实《扶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农民工返岗就业政策二十四条》要求,全县重大项目、非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矿企业、建筑业和房地产销售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县属国有企业等行业全部复工复产。
政策落实,打好脱贫成果巩固战
聚焦脱贫成效巩固提升,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两类人员”不返贫,扎实抓好民政兜底保障、金融扶贫、消费扶贫、生态扶贫等措施落实。
严格执行“四个不摘”。针对已脱贫的农户,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完善定期排查跟踪服务机制和后扶长效机制,严格制定到户工作清单,不断优化帮扶措施,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在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动态管理的基础上,针对疫情和灾情的影响,合理扩大监测户和边缘户范围,切实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帮尽帮,防止返贫。不断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加大就业技能培训,提高搬迁群众就业技能,实现有劳动力搬迁家庭每户至少1人以上稳定就业,切实做好已搬迁的农户的后续扶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可持续。
全力抓好民政兜底保障。全力推动综合保障性工程落实,抓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不断完善社会救助管理机制。持续关爱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对象、留守儿童。
认真落实金融扶贫政策。按照金融扶贫政策相关要求,全面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在加强扶贫小额信贷监管的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认真抓好扶贫小额信贷需求排查登记,严格标准、程序做好小额信贷发放工作,确保有扶贫小额信贷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对象做到“应贷尽贷”。加大到期贷款催收和逾期贷款处置力度,做好风险防控。
用活用好生态扶贫政策。实施公益林补偿,聘用50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作为生态护林员。
2018、2019连续两年,织金县在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综合评价获“好”的等次,在33个未退出贫困县(市、区)排名靠前。
2019年,织金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代表省、市接受国务院第三方考核评估,助力省、市获“好”的等次。
2019年底,织金县累计脱贫农村贫困人口59647户271604人,21个乡镇实现省级“减贫摘帽”,出列贫困村333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20个),贫困人口减少至5555户14783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4%,顺利通过贫困县退出省级第三方评估验收。2020年3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高质量的脱贫,将一个山清水秀、生态良好的织金,一个产业兴旺、生机勃勃的织金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的织金人,正朝着乡村振兴这一更加宏伟的目标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