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21年09月0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星关区杨家湾镇三合村
村美民富产业兴 昂首阔步奔小康
□ 葛 迪 赵瑞才

  入秋时节,笔者走进七星关区杨家湾镇三合村,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一幢幢整齐漂亮的乡间别墅、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映入眼帘。不远处的猕猴桃种植基地里,务工群众正忙着为猕猴桃果树锄草、绑枝、剪枝、松土,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谁能想到,以前的三合村,由于交通不便、环境卫生条件差、缺乏产业支撑等原因,当地群众仅靠种植几亩田土维持生计,不少人选择外出务工。

  “以前基础设施落后,村里的路都是黄泥巴路,下雨天要穿水胶鞋才能出门,环境卫生脏乱差,家家户户住的都是砖瓦房,条件比较艰苦。”家住三合村的杨守学说。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三合村“两委”班子牢牢把握政策机遇,紧紧围绕自身短板,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安全饮水工程、亮化工程、农村电网改造、机耕道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等项目,如今,通村硬化路、路灯、电网全覆盖……曾经困扰村民的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新修的出村路打破了村庄往日的闭塞,“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全村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

  “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太大了,到处都有水泥路,路灯全覆盖,走到哪里都是干干净净的,很多人家都建起了漂亮的别墅,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有盼头了!”杨守学笑着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三合村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2017年10月,三合村种植了1000亩猕猴桃,今年初次挂果,产业初显成效。时下,走进种植基地,绿油油的棚架下,一个个猕猴桃沉甸甸地挂满枝头。看着即将成熟的猕猴桃,三合村村主任杨守海和村民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们种植猕猴桃的这片土地,是以前村民们用来种植苞谷的,由于产量低,成本高,加上路不通,几年前就成了荒地。”杨守海说,看着这么好的土地撂荒,他觉得很可惜,便思考如何让荒地变为“宝地”。

  三合村与拱拢坪国家森林公园毗邻,气候宜人,地理优势显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两委”班子经商议后决定发展生态产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依托附近旅游景区资源优势,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发展茶叶、刺梨、猕猴桃等特色产业。

  说干就干。村“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通过开院坝会、群众会等方式,向村民们讲思路、谈发展,鼓励大家流转土地,并为他们提供务工岗位。就这样,猕猴桃苗顺利在三合村这片土地生根发芽,目前已有19人入股,总投资约400万元。

  今年55岁的杨龙珠是猕猴桃种植合作社股东之一,家住三合村三组,之前一直在外打工,2017年,听说村里要发展猕猴桃产业,他便毅然回乡,率先入股,与村“两委”班子共同谋划猕猴桃产业发展。

  “以前在建筑工地上打零工,工资不高不说,也照顾不了家里。”杨龙珠说,自入股发展猕猴桃以来,他们组织到四川、六盘水等地学习种植经验,在大家的精心管护下,今年猕猴桃长势良好,预计9月中旬即可成熟,盛产期亩产量可达4000斤左右,亩产值3万元左右,这让他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

  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家住三合村九组的黄启珍就是受益者之一,“以前家里主要靠种地和打零工维持生计,一年到头也只能解决温饱,现在家门口有了产业基地,不仅可以流转土地入股分红,有空的时候来基地务工还有一笔额外收入,一年下来有2万块钱左右呢!”黄启珍笑着说,如今,她家从瓦房搬进了三层楼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下一步,三合村将继续铆足发展劲头,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结合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农家乐,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让村子美起来,让群众富起来,让产业兴旺起来。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广告
   第05版:毕节人毕节事
   第06版:毕节扫描
   第07版:品鉴·广告
   第08版:视觉·公益广告
要闻
村美民富产业兴 昂首阔步奔小康
中国农大研究生受聘 担任义务科技推广员
高粱喜获丰收 助农增收致富
“三举措”推动党史 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用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宣传思想工作高质量发展
开展“书记面对面”座谈会 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毕节日报要闻03村美民富产业兴 昂首阔步奔小康 2021-09-03 2 2021年09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