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 雄)近日,“名家书写贵州交通”采风创作团的10余名省内外文学家走进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围绕“贵州何以是平的”这一主题,探访毕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感受毕节交通的发展变迁。
在为期5天的活动中,来自省内外的15位文学名家分成南北两线进行采风创作,记录贵州交通发展的感人事迹。
北线采风创作团从贵阳出发,沿着兰海高速一路向北,先后探访渝筑高速尚嵇乌江服务区、湄潭县27°茶海路、娄山关战斗遗址、兰海高速扩容桐梓隧道、仁遵高速大发桥、贵(阳)金(沙)古(蔺)高速金烽乌江大桥等地。南线采访创作团从贵阳出发,先后探访贵黄高速甘溪大桥、天空之桥服务区、“册三”公路、龙宫服务区、黄果树石头寨“四好农村路”、坝陵河大桥、花鱼洞大桥等地。最终,南北两队在化屋村汇合,一同探访贵黔高速鸭池河大桥,感受化屋村的发展变化。
“通过这几天的采风,我们有了深切的体会,真的是‘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我觉得,车辆穿行在高山峡谷之间的那种大美,与公路人的奋斗、付出、奉献、拼搏是分不开的。”采风创作团成员们说,经过几天的实地探访,亲身感受到了近年来贵州交通的发展变化,贵州通过架起一座座高桥,修建一条条高速路,把天堑变通途。回去之后,将用手中的笔书写好贵州的桥梁故事、交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