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旅游·科普
     
本版列表新闻
     
2022年0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威宁自治县草海镇民族村
“养”出乡村旅游致富路
□ 陈武帅
泰丰园一角

  从昔日的草海湖畔小“渔村”蜕变成“花海、草海、林海”满目的旅游名村,威宁自治县草海镇民族村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奋力实现乡村振兴。

  草海镇民族村依山傍水,紧靠草海,距离县城不足10公里。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交通条件,民族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不仅让村子保留了“小渔村”乡愁,还让群众过上了幸福生活。2020年9月,该村入选了贵州省第二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2015年以来,民族村抓住威宁同城化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随后,黔韵紫海、泰丰园、生态草莓园等项目陆续引进,在民族村落地,村子驶入农业旅游一体化飞速发展快车道。

  项目建成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游览观光,他们或是在民族村泰丰园悠然骑行,亲近自然;或是到黔韵紫海,赏花、拍照,欣赏美景;或是走进生态草莓园体验采摘的乐趣,品尝豌豆凉粉、炸洋芋、木瓜凉粉等特色小吃。

  看到民族村的旅游业越来越红火,村民夏爱民在泰丰园附近开起了小吃店,主要经营威宁特色小粑粑和羊肉粉,每天收入都在500元以上。夏爱平说:“遇到节假日,泰丰园里人来人往,生意好到忙不过来。”

  现在,泰丰园周边有4家大型酒店,每到假期几乎都是爆满。看到先发展起来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不少群众纷纷效仿,利用自家屋子开起了小吃店。

  稳定的客流,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村民们也深知,这是民族村面临草海、坐拥花海,好山好水“养”出来的,倍加珍惜。

  这些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民族村已经拥有2000余亩自然林,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村党支部书记陈正龙说,为了保护村子里的古树,村民们自觉看护树木,并写进村规民约,还专门聘请村民看护树木。陈正龙说,村民们这是用实际行动保护村子的绿水青山,“养”出青山绿水环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风景,为接续发展乡村旅游积蓄力量。

  “当初发展乡村旅游业,是希望留得住乡愁,带得富群众。如今看来,走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的路子是走对了。”陈正龙并不满足现状,他说,下一步村里将引进更多的企业和资金,继续完善乡村旅游产业,进一步强化“草海、花海、林海”三张名片效应,把民族村打造成看得见乡愁、留得住游客、带得富群众的美丽村庄,让绿水青山成为铺就群众致富道路的金山银山。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2022市两会特别报道
   第06版:要闻·广告
   第07版:旅游·科普
   第08版:广告
07
新仁至化屋旅游公路建成通车
我国国家创新能力综合 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
全面打造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2021年我国知识产权 发展指标实现“量质齐升”
“养”出乡村旅游致富路
航天科技集团2022年计划 安排4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
以诗画为媒,探索文旅生态产业新路
法国启动全国量子计算平台
毕节日报旅游·科普07“养”出乡村旅游致富路 2022-01-11 2 2022年01月11日 星期二